您當前位置:首頁/集團黨建/黨建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這一重要論斷包含著深刻思想內涵,既是科學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中國發展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的根本依據,又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握歷史方位、針對新的特點,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根本依據,為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確立了理論和實踐基石。
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理論。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理論創新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階段性要求。我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勝利后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形成了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我國經驗和研究國際形勢的基礎上,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在中國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當前,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適應時代大勢,順應人民期盼,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既有力推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進程,又孕育了新的偉大理論。從時代背景看,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世情國情黨情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整。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黨的創新理論必將以新的形態與時代節奏相適應,隨著時代變化、實際情況變化特點而不斷向前發展。從實踐條件看,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著眼世界潮流大勢,立足中國國情,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為發展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豐富給養和實踐依據。從理論基礎看,恩格斯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愿望,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解決中國實踐重大難題,圍繞新形勢下治國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涵蓋了內政外交國防等各個方面和領域,構成了一個主旨鮮明、內涵豐富、邏輯縝密、完整科學的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也是我們黨對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貢獻,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新的科學理論誕生奠定了學理基礎。從領袖個人特質看,馬克思曾經說過,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把他們創造出來。博大精深的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形成,與習近平總書記個人的成長歷程、思想智慧、雄才偉略、歷史擔當、政治品質是密不可分的。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出生成長在革命家庭,從小受到革命家庭中家教、家風的紅色熏陶;在苦難與曲折的知青歲月中堅定了改變國家、民族命運的信念、目標與決心;在長期、多崗位實踐鍛煉中強化宗旨意識、群眾觀念,鍛煉了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擔當盡責的優秀政治品格,厚植了治國理政根基。
偉大理論引領偉大實踐,新的發展實踐必須由創新理論來引領。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來自中國實踐,也有力地指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贏得了黨和人民的普遍信賴和大力擁護。廣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推動者,他們對理論的認同程度,決定著這一理論的實現速度。當前,指導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的理論基本成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實際,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問題為導向,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等,都是其豐富內容。
在這樣時代背景下,作為黨的理論工作者,要在學習、宣傳、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上擔當盡責,當好馬克思主義傳道者、布道者,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推進黨的理論研究與創新。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領社會思潮,營造濃厚氛圍,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