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
5月15日,國務院召開做強國內大循環工作推進會,明確指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將做強國內大循環置于更突出位置,統籌擴大內需與供給側改革,促進國內國際市場高效聯通。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外部風險加劇的形勢,做強國內大循環不僅是抵御外部沖擊的“穩定器”,更是提升經濟競爭力的“發動機”。為落實這一戰略部署,國建集團全面開展“新時代國企減債融資(DRF)協同民企共同高質量發展課題”,以金融賦能國企為切入點,推動資源要素高效配置,激活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進而牽引國際循環協同發展。
國建集團以破解國企債務困局為突破口,通過資源要素高效配置激活國內經濟循環動能。“新時代國企減債融資(DRF)協同民企共同高質量發展課題”在不增加負債率的前提下為國企進行低成本資金“輸血”,企業獲得全部DRF資金后,部分DRF資金可用于解決企業當下資金困難,另一部分DRF資金可以參與國建集團成立的產業投資基金,國建集團可以按照1∶1到1∶9與企業進行配資組建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于全產業鏈優質的國企或民企,通過上市或者收并購方式退出,使企業得到可觀的投資收益,提升“造血”功能。在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的雙重驅動下,國建集團既避免國企繼續陷入“借新還舊”的惡性循環,更通過產融結合培育企業長期增長能力,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重要領域集聚,顯著提升國企的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其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核心力量。
結合現階段中國發展實際,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重點不僅是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更要建立自主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補上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這樣才能避免受各種“卡脖子”風險。“新時代國企減債融資(DRF)協同民企共同高質量發展課題”一方面,鼓勵國企發揮龍頭引領作用,通過資金支持與技術協同,帶動民企融入產業鏈集群,形成“以鏈帶面”的協同效應;另一方面,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產業基金加速技術攻關與資源整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建集團依據產業優勢動態配置,對優質產業提高資金配比,放大其聯動效應,構建區域協作、專業分工的產業生態。這一產融結合模式不僅助力國企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主導位置,而且有效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為國內大循環筑牢根基,更好牽引國際循環。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階段,“新時代國企減債融資(DRF)協同民企共同高質量發展課題”通過金融賦能破解債務瓶頸,釋放國企活力;通過產業投資培育新動能,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雙重賦能下,國企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國內循環內生動力與穩定性得以鞏固,國內大循環的“磁場效應”必將為國際循環開辟更廣闊的合作空間,最終形成內外聯動、安全高效的經濟發展新格局。